▲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
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,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(约公元前3300-前2300年)良渚文化的核心遗址,2019年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,它展现了东亚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。
核心价值与发现
规模宏大的城址:古城总面积约631公顷,由内城、外城和水利系统构成。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,城墙基宽40-60米,采用“草裹泥”夯筑技术,体现了先进的规划能力。
世界最早的水利系统:外围水利工程由11条堤坝组成,兼具防洪、运输和灌溉功能,距今约5100年,比大禹治水传说早千年。
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:反山、瑶山等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玉琮、玉钺和漆器,其中雕琢神人兽面纹的“玉琮王”重达6.5公斤,印证了“以玉礼天”的信仰体系。
考古意义
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(碳化稻米约20万公斤)、丝织品痕迹及刻画符号,证明当时已出现国家形态的初级文明。2017年发现的3条水坝遗址,将中国大型水利史提前至新石器时代。
保护现状
现建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(开放面积3.66平方公里)和良渚博物院,完整保存了城墙剖面、作坊区等遗迹。其“前殿后城”的布局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都城形制,为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关键物证。